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
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主管/主办:教育部/教育部
国内刊号:CN:42-1026/G4
国际刊号:ISSN:1001-4233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

刊物语言:中文

刊物规格:A4

主管单位:教育部

主办单位:教育部

创刊时间:1983

出版周期:双月刊

国内刊号:42-1026/G4

国际刊号:1001-4233

邮发代号:

刊物定价:328.00元/年

出版地:湖北

首页>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教育部
  • 主办单位:教育部
  • 国际刊号:1001-4233
  • 国内刊号:42-1026/G4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  • 期刊荣誉: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  • 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 CSSCI 南大期刊(含扩展版) 万方收录(中)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) 知网收录(中) 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)
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介绍

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》(CN:42-1026/G4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
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》一贯坚持探讨教育规律、开展学术讨论、反映研究成果、交流教育信息、推动教育改革、促进国际交流的宗旨;以其工程应用性、学术前沿性的鲜明特色,深受我国高教界、工程界的好评——1992年、1996年、2000年、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“全国中文优秀期刊”。

本刊栏目设置
特约专稿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、工程教育前沿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、高等职业教育、比较高等教育、教学学术研究
本刊数据库收录/荣誉
维普收录(中) CSSCI 南大期刊(含扩展版) 万方收录(中)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) 知网收录(中) 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)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投稿须知

1.来稿应有创新;立论科学,主题明确,推理严谨;词语准确,句子精练,使用标准简化字;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、数字用法、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。

2.如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,请在文稿首页页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、何基金(编号)资助。

3.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工作单位、电话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。作者简介格式:姓名(出生年份一),性别,籍贯,职称(没有写“无”),学历,研究方向。

4.参考文献应为在文中确切引用的专著、期刊文章、论文集文章、学位论文、报告、报纸文章、国家(国际)标准、专利、电子文献等,接正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,且应在正中相应的地方标示。

5.摘要要求准确、简洁、量化,可读性、逻辑性强,突出研究的新颖性。

期刊引用
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(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)
往期文章
  • 新经济、新业态、新技术呼唤新职教

    本科院校正在讨论"新工科"问题,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应对新经济需求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;同理,职业教育应当讨论"新职教"问题,关注如何培养应对新经济、新业态、新技术需求的优秀产业大军。我国职业教育须加快从"世界工厂"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成"中国创造""中国智造"背景下的职业教育;理清思路,完成八个方面的重新定义;采取有力措施,...

    作者:俞仲文; 丁艳 刊期: 2018年第02期

  • 新工科专业建设:内涵、路径与培养模式

    专业建设是新工科与实践的关键问题。而对于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、路径和培养模式的认识,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基础。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、路径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,旨在从源头探索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,把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,为科学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。同时,介绍了重庆大学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前期探索...

    作者:李正良; 廖瑞金; 董凌燕 刊期: 2018年第02期

  • 基于“4I”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

    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,大学需要从学科、产业、社会、人才成长等四个维度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学习共同体。华南理工大学以高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目标,以"4I"(交叉复合、产学研合作、国际化教学、深度工程学习)为路径,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    作者:王迎军; 李正; 项聪 刊期: 2018年第02期

  • 从应用理科到“新工科”

    当前高等教育"新工科"建设的讨论中,从"应用理科"延伸出"新工科"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。本文分析了"理科"和"工科"的关系和区别,并从此角度探讨了由上述方案可能引出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。文章指出,从"应用理科"衍生出来的"新工科"在教育教学上必须增加新的工科要素或"基因";其中特别强调了由"创造人所需的有用物"的"工程"...

    作者:王义遒 刊期: 2018年第02期

  • 工科之“新”的文化高度(一)——浅谈工程与技术本身的文化要素

    仅仅停留于常规工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,只是基于从工具主义、实用主义的角度去观工程教育之"新"。从教育文化的层面去俯视工程教育,当是工科之"新"的关键与高度。文中从存在、时空、互联、去中心化等方面探讨了工程与技术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要素。

    作者:李培根 刊期: 2018年第02期